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玉拖”麻栗坡兜兰

2014-12-23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字体:

语音播报

  兜兰Paphiopedilum ,花如其名,唇瓣宛若小兜子,因形似拖鞋,又名拖鞋兰、仙履兰。兜兰是兰科中栽培最早的类群之一,以花期长、花形大、造型奇特、色彩丰富等著称,吸引众多的种植爱好者。 

  兜兰属是1886年德国植物学家E.H. Pfitzer 把产于热带亚洲的、具有二列的基生叶的种类从杓兰属中分出来而建立的属,是兰科中具有2枚能育雄蕊的少数几个属之一,隶属于较原始的杓兰族。 

  兜兰全球约有80-85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洲,我国有近30种,其中不乏极具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种类,麻栗坡兜兰(Paphiopedilum malipoense S. C. Chen et Z. H. Tsi)就是其中的代表。 

  麻栗坡兜兰早在1947年就被冯国楣先生在云南麻栗坡县采集到标本,但直至1984年经陈心启先生鉴定为新种发表后才为人们熟知。在园艺上,它叶片斑斓,花葶高长,花瓣青绿,唇瓣乳黄色,有“玉拖”的雅称,在兰展中多次获誉。在学术上,其椭圆状披针形、有尾尖的萼片、较狭的花瓣和水平伸展的唇瓣等特征在杓兰属中很常见,但兜兰属中则是罕见。陈心启先生在发表新种时曾指出麻栗坡兜兰是最接近杓兰属的一个种,是兜兰属现存种类中最为原始的类群,一个从杓兰属向兜兰属演化的中间类型或过渡类型,在研究兰科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麻栗坡兜兰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广西西部、贵州西南部以及越南北部,生于石灰山林下和灌丛下腐殖质丰富的泥土中,海拔800-1600m。尽管分布范围较广,但由于过度采集和其自身生物学原因,目前在野外已难觅其踪。 

麻栗坡兜兰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